藝文 ▎上海明當代美術館《神秘參與》,彷彿旁聽了一堂榮格的心理學

上海明當代美術館展覽《神秘參與》,以幻想為探索線索,展現一系列精神分析學理論的藝術實踐作品。



展覽論述以舞蹈狂熱(Dancing Mania)破題;一名婦女在街上狂舞,隨時間推進,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婦女的行列,並在一個月內引發了近400人的效仿。這群在街上跳舞的人,有些因疲憊或心臟病發而死,因此這場集體行為又稱舞蹈瘟疫(Dancing Plague)。

策展團隊藉由事件點出個體與集體意識在社會中的“精神連結”,舞蹈狂熱的行為有人解讀成是與自然界產生“靈性”的關聯,因集體無意識的表現造成“無意識的身份認同”,才變成一種神秘參與的狀態。



展場中的氣氛讓人有置身幻景之下的錯覺,觀看作品時也像是被包裹其中,體驗藝術家在夢境、慾望或是哭喊中的心情,產生一種移情及投射的“集體無意識”認同。

我很喜歡來自Kader Attia 的〈Reflecting Memory〉這件錄像作品。影片中,透過外科醫生、神經科醫生、心理醫生及學者的訪談,呈現出他們對於病患在巨大創傷及身體從完整到殘缺後的觀察。

印象很深,有位外科醫生分享了一個故事:前幾年有位實習醫生寫信給我,表示希望能觀摩我的手術;手術完後這位孩子告訴我:「十幾年前,我也是您手術台上的一位病患。」如今,他很開心能夠親眼看到過去被醫治的過程。

這部影片我幾乎是屏息觀賞完的,這樣說很誇張;但我準備做筆記的手機備忘錄裡,只打上了兩個字「幻肢」。我不記得具體的對談內容,但隨著鏡頭先是看到面無表情的人或坐或站,他們直視前方、面無表情,以一個姿勢展現自己。緊接著,鏡頭移轉、拉遠,畫面帶到了整片鏡子的後方,這些人其實缺少了某部分的自己。身體殘缺,可能是缺少一整隻手,或一整隻腳。透過一面鏡子,我們看到的卻是他們仍健全,“完整的自己”。

credit:http://kaderattia.de/reflecting-memory-2016/

credit:http://kaderattia.de/reflecting-memory-2016/


〈Reflecting Memory〉讓我想到Sophie Calle的作品,紀錄後天失明者看到的最後一個畫面,那是他們視覺記憶裡最後的片段,假想,我還看的到,以及回想,那時我看到的。對於〈Reflecting Memory〉內的主人翁們,他們每天眼見自己的失去,是以多麼沈重的心情重建已空缺的自己?

觀看他人的「空缺」,我似乎也用反觀自身的方式去共情,這和展覽所埋藏的主線相關。

對我而言,藝術作品就像是觸發觀者情感的各式魚餌,而我們每個人,都是汪洋裡的一條魚。跟著吸引自己的餌,再被一條名為集體無意識的長線釣起,看見拿著魚竿的另一個自己。


-
我在看完展覽後做了很多延伸閱讀,才了解到為什麼展覽一開始的路線展示了許多古代中西關於占卜、鍊金術的文獻、書籍;這些其實都與榮格的理論相關。榮格認為,許多的古老煉金術指的也是內在自我的精神追尋,因為煉金術裡記載的冶煉過程,是可以對應到不同精神修煉的階段。



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