挑食 ▎詹記變不好吃了?原因或許在「光」...


詹記變了,這樣講好像要用標題殺死誰一樣,只是三訪詹記麻辣火鍋敦南店,以前的詹記(南京店)好像比較好吃?


身邊好多朋友都是因為我狂推詹記而變成愛好者的,而我也是,從不敢吃麻辣鴨血到變成麻辣鴨血愛好者,都因為詹記。
記得以前常常看完電影想吃宵夜,時間只要是晚上11點左右,首選一定是詹記。詹記親切,沒什麼印象的地下室裝潢,甚至不會想要玩手機拍照打卡,反正專心吃喝就是重點。

來到詹記敦南店,姑且叫他新址吧;處處「港味」文青風?我不懂設計,不懂這樣復古叫做潮嗎?


但我懂室內給予人的感受來自於「光」。
咬一口招牌鴨血,味道沒變。那究竟為什麼,我第一次吃,沒吃完;第二次吃,沒有覺得滿足,第三次仔細觀察店內裝潢、光線,我知道,或許是這樣大片大片白光讓人「不能輕鬆」。
詹記品質沒變,但少了輕鬆感,就沒有享用美食的感覺。
只能說整體燈光錯的離譜,我有種下一秒老師要發試卷下來的緊張感;都是因為那高流明的白色投射燈,亮到對面友人臉上的粉都像流沙。



再來,食材全是赤裸裸的,沒有美感。血紅的牛肉,當然新鮮,彷彿我在屠宰場。

會想寫下這一篇,純粹新認識的朋友要我推薦台北的麻辣火鍋。我還沒開口,詹這個字就已經在齒縫間準備出面。但是詹記太難吃到,我只好外帶回家煮,新朋友大為驚奇,煮了兩餐還念念不忘,直呼想去店內吃吃看。

「為什麼這裡讓我有種要吃很快的感覺?」
「好像沒有在家裡煮的時候好吃?」
說真的,我不覺得湯底有變、食材有變或是哪裡服務不好了,所以我只能指控用餐環境。


整體設計當然重要,但請不要忽略燈光所造成的影響,是感觀很重要的一環。
當自然光的流動已經充沛,窗外的景緻也如流動畫作,我們或許可以更愛惜地球一些,少點那盞盞慘白的室內光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