臥底觀察
有機會到深圳出席活動,遇見了來深圳實習的台灣大學生,必須說,一方水土養一方人,每個地方的人,多少有屬於那個區域的氣味。
先不說差異性、優缺點,因為我們能夠接觸到的終究是過於微不足道。
單說說「中國實習」這件事,從台灣過來深圳的大學生來自北中南,能走出安逸圈看見世界各地的發展絕對事件好事。這讓我想起在法國私立貴族大學兼任必修語文課的經驗,我的班級分為大一新鮮人和準畢業生。他們每年都要到國外實習,訓練第二外語,增長見聞,這是生涯規劃中的事情更是學校的規定。
記得有個學生告訴我,暑假他要去亞洲的貧民窟看看,這也是他選中文必修的原因。經濟層面,我們說這是貧富差距最可怕的交會。
回到「深圳實習分享會」這個活動,我看著台灣的幾個被挑選過的學生接受陸媒採訪,學生也多半是分享深圳的進步;無論是否相較台灣的發展,學生只能陳述良善的一面。
深圳是一個綠化很成功、空氣不錯、非常繁榮的地方,這是個美麗的表象。來深圳實習,接觸到中國的企業,了解職場文化和產業發展,但和幾位學生幾句話聊天下來,他們接洽的單位基本上完全不同,可能只是google「中國實習」,從社群就報名參加,可能是台商二代透過台商會的消息直接安插,還有的是透過中國青年協會。比較令人詫異的是,他們過來實習繳交的費用也天差地北。同樣項目的費用,涵蓋來回機票、保證金、住宿等等,從八千到兩萬七,和我接觸的五個同學,有三個不同價錢。
我們不說,現場不說,他們究竟在哪裡實習;只了解行業類別。
其實,很多人並不是在很Fancy如騰訊那樣的公司實習,但分享會上找來的是騰訊的人資經理。這些沒什麼,不過為了政績的一場秀。台商會辦的活動大概都長得差不多,受訪的人永遠也都是那些,有時候會覺得,大陸真小。
我們活在「表面世代」,所有事情都只看到表象。
網路時代,利弊的糾葛好像深愛彼此卻仍執意永不往來的夫妻。我在說這件事的同時,湧現了多少矛盾;只能紀錄,或許有太多也只是我看的表象。